女生晒2年前写的黑神话悟空毕业论文 如何评价《宿命之环》第八卷? 被彩带淹没的王一博 孙颖莎说这不会是她最后一届奥运 美国网友小红书寻人成功 小红书概念爆发 如何看待于东来宣布胖东来 7 条新规,包括「不允许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企业可以给员工制定这些规定吗? 俄罗斯商品馆商家承认部分是三无产品 蛋仔派对:盘点蛋仔2025年寒假必玩的乐园地图,你是主角蛋还是配角蛋? 江西上饶通报李佩霞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俄乌冲突背景下东欧国家加强军力,却面临征兵难题 成本50卖5000水晶为何突然受热捧 周红斌已主动投案 海外小朋友的「中国年」 南通起火航母被烧变形 舰岛损毁严重
BWIN·必赢242net(中国区)官方网站-欢迎莅临

百年党史中劳模精神的发展历程及新时代弘扬路径

         

在2020年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重申了劳模精神的内涵,并且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一、百年党史中劳模精神的发展历程

建党百年来,劳模精神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阶段,在引领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层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劳模精神的孕育期

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权对“春耕模范”的表彰,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建设者进行先进表彰、树立榜样。武阳区和石水乡群众成为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个受到表彰的“劳模”群体。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坚持传承以“春耕模范”为引领的劳模精神,持续在各行各业评选表彰劳动模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为劳模精神补充时代内涵。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劳模精神的发展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我国劳模精神的发展期。先后召开五次以劳模为主题的会议。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6年召开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959年召开的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即全国群英会;196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即全国文教群英会和1977年召开的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其中毛泽东同志出席了1950年和1956年召开的两次会议,并在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会议上对劳动模范做出高度评价:“劳动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30-31]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劳模精神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先后召开九次以劳模为主题或者重申劳模地位的会议。其中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召开,对劳动模范的表彰和劳动风气的重申,在劳动领域为党和国家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1979年先后召开国务院表彰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和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这两次劳模表彰大会具有很鲜明的专业领域色彩。1989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分别在五一劳动节前召开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中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倡导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模这一群体,在全社会内使弘扬传承创新劳模精神成为不同时期永不过时的社会风气,劳模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引领了劳动人民为实现民族振兴和经济发展而奋斗。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阶段:劳模精神的升华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表达对劳动模范的崇敬之情,并号召在全社会建立崇尚劳模、向劳模学习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至2016年三年的每一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都会参加劳模表彰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2)]。

劳模精神近年来多次被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文件之中。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塑造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并以此引领职工文化;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工作报告中强调新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转变为:“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2).];2019年,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与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并列作为保持公民健康向上、实干有为的精神风貌的路径之一。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发布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EB/OL]新华网,2021-09-29.]劳模精神作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劳模精神传承与弘扬的高度重视。2021年7月1日,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重任需要精神的指引,劳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第一批伟大精神内容之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全社会、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间,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建立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实干兴国的社会风气,可以更加增强党政领导干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弘扬劳模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又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他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全社会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劳模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内容之一,对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具有新时代价值,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推进的必然选择。

(一)有利于丰富培育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从半坡聚落、河姆渡,到夏商周文化,再到先秦两汉元明清,以辛勤的劳动为人民创造幸福的人物不胜枚举。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劳模精神的渊源和探寻劳模精神的新时代价值的重要内容。对进一步丰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对于劳模精神的认可、对劳动模范人物的尊崇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精神谱系的理论研究,起到追本溯源的作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自觉自愿的学习劳模精神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渊源,并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本职工作中追求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建设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9(2).]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已经不再局限于高校,也获得中小学和全社会一致认可。思想政治工作现阶段主要途径包含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其中,思想教育主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抵制不良思潮的教育中,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精神的育人作用不可忽视。中国共产党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加强劳模精神研究,有力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大中小学、全社会,对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良好塑形。

(三)有利于促进“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价值导向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既是劳模精神在国家层面价值导向的指引,也是不同行业职业道德要求的共同准则。当前我国各行业劳动者对于“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理念认可度较高,同时大部分劳动者能够将爱岗敬业作为对自身工作的第一要求。与此同时,当前社会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到劳动者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观念的认可。在市场经济浪潮与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下,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劳动者迷失了对劳动的认知,追逐个人欲望,放弃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底线。在一些见诸报端的新闻中,一些负面新闻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当前部分劳动者对于国家倡导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底线的抛弃。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劳动者没有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价值追求落实到自身的劳动实践中。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传承和创新劳模精神,必须打破这种困境,重现建国初期劳动者忘我工作、激情如火、争当劳模的风潮,在劳动中以劳动模范为榜样,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底线要求自我。

(四)有利于落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价值标准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劳模精神在行业层面的价值标准的体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创新是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时代精神的内容之一,二者构成了劳模精神在行业内的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1).]在此时代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改善,部分劳动者认为艰苦创业和勇于创新已经过时,也因此在部分行业领域内劳动者抵触艰苦的基层环境,按部就班进行劳动生产,以利己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现实生活中轻视劳动甚至否定劳动的错误思潮影响到劳动者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劳模精神所倡导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价值标准对劳动者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标准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新时代时代背景下,在不同行业磨砺劳动者的意志,锻炼劳动者的精神品质,使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焕发时代活力。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在基层行业领域,有利于劳动者自觉抵制行业内的不良工作风气,将扎根基层、埋头苦干、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价值标准落到实处。

(五)有利于促进“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道德追求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劳模精神在劳动者个人层面道德追求的表现。劳模具有淡泊名利和甘于奉献的人生观,使将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荣誉之上,在劳动岗位上鞠躬尽瘁、艰苦奋斗,为党、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劳动者,在权力、地位和金钱的诱惑下没有坚守自己的立场,对于劳动的态度变成只知索取经济报酬而不谈奉献;更有一部分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甚至不多花国家一分钱,但是在当选劳模后出现沽名钓誉,逐渐偏离本该坚守的正道,最终被贪欲支配走上违纪犯罪的道路。弘扬劳模精神,有助于新时代实现促进“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道德追求。

三、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的路径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更应该肩负起创新、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的使命。

在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必须要让劳模精神深入到工厂、机关、企业、社区和校园,从国家、社会、个人、社会治理、党性修养多个层面“优化弘扬劳模精神,强化弘扬劳模精神的价值认同和构筑弘扬劳模精神实践培育体系”[ 夏一璞.劳模精神[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

(一)优化弘扬劳模精神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有利于在政治上保障劳模的光荣地位,在制度上落实劳模的权益,在管理上发挥劳模的作用。从党和国家的角度出发,弘扬劳模精神应保障劳模的光荣地位,落实劳模的权益;提升劳模精神的宣传效果;为劳模精神提供法律保障;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弘扬劳模精神。“新时代劳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切实加强党对劳模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劳模在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为劳模建功立业搭建平台以及建立与完善劳模培育和教育机制”[ 杨冬梅.赵健杰.劳模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20.]。“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要逐步完善我国技工培训体系,切实提升劳动者的薪酬福利;同时,要全面提升工人的社会地位,并进一步强化对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宣传引导”[ 张祝平.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传承及其弘扬路径.学习论坛.2019(06):27-32.] 。

(二)强化弘扬劳模精神的价值认同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弘扬劳模精神应通过舆论宣传、社会营造和组织涵育,构建劳动价值认同体系;强化弘扬劳模精神的价值认同,需要努力提升劳模精神的宣传效果、加强建设劳模精神宣传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劳模精神的实践推广活动;在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提升层面应当通过舆论宣传、社会营造和组织涵育,构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认同体系,真正实现全社会对于劳动、知识和创造的普遍认同与尊重。

(三)构筑弘扬劳模精神培育体系

构筑弘扬劳模精神实践培育体系则需要个性化的宣传培育,为构建弘扬劳模精神提供立体保障体系。

从公民个人的受教育角度,创新培育方式。构建弘扬劳模精神的实践养成体系,“对劳模而言,要加强劳模素质提升和榜样引领作用;对工人阶级、劳动群众、知识分子和青年而言,要在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过程中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而言,要在学习生活中培育涵养劳模精神”[ 田鹏颖,王圆圆.论劳模精神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522.]。

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出发,弘扬劳模精神。从劳模精神实践者的角度,弘扬劳模精神应加强劳模素质培育,号召劳动者主动学习榜样,同时将劳模精神融入党员党性教育中。首先需要劳动者主动学习榜样,从劳模故事中汲取劳模谨慎;其次劳动者需要了解和认识自己,“对照劳模及其精神,深入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竞争优势,从而提升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乔东.李海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再次劳动者需要坚定意志;最后劳动者需要树立合作共赢和自强自信的思想。

(四)促进劳模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通过劳模进校园,把劳模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把劳模的先进事迹溶于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在高等院校内弘扬劳模精神需要“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热情,鼓励积极参加各种劳动,用实际行动锻炼和提高技能;培育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把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实现健康全面发展;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岗位创造价值,鼓励创造性和创新性劳动”[ 丁建安.简论劳模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02):105-108.]。

创新劳模精神与校园工作相结合。“加快推动劳模精神进校园工作,是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的重大实践”[ 彭维锋.创新探索劳模精神进校园的思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30-31.]。劳模精神进校园,应做好四个方面工作:紧密围绕一个中心,即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劳模精神融入素质教育工程。综合运用两种方式,即劳模人物宣讲与专业课讲授相结合,将劳模精神融入课堂教育教学。协调优化三种关系,即课堂内外、学校社会以及理论实践的关系,将劳模精神融入学生学习生活。

构建劳模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即是更新思想观念,优化顶层设计,把劳模精神进校园上升为国家战略;优化教育体系,创新课程设置,使劳模精神进校园贯穿素质教育全过程;加强研究阐释,精心编纂教材,把劳模精神进校园做深、做细、做实、做透、做足;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示范引领,建立健全劳模精神进校园考评体系。

(五)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弘扬劳模精神

“加强学习劳模活动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活动意义的真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活动的成效体现在与民生幸福密切相关的社会风气的改善上;注重学习劳模活动中重点人群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学习劳模活动的健康发展”[ 吴潜涛.劳模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与弘扬[J].工会信息.2014(10):4-6.]。“弘扬劳模精神的形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国家政治层面的表彰与宣传,也可以深入人民群众中间,表现为普通百姓、劳动群众在日常生活与平凡工作中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积极追求与美好愿望,这正是人民群众最感性、最质朴的情感认同。在现实生活中弘扬劳模精神、宣扬劳动价值,一方面,要构建实践活动的宣传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大众传媒的宣传机制”[ 田鹏颖.王圆圆.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阈中的劳模精神——兼论劳模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J].广西社会科学.2017(11):195-199.]。弘扬劳模精神,“应在全社会范围内更新观念,不断丰富发展劳模精神的思想内涵;创新基层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劳模的榜样力量;营造良好尊重劳模的社会氛围,树立劳模的美好形象”[ 王宏伟.论“劳模精神”的内涵和弘扬.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7(02):12-15.]。

(五)创新劳模精神纳入党性修养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举措。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争做一名合格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做各项工作的“领头人”。党员干部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充分发挥劳模精神,要把弘扬劳模精神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

日常工作敢于担当。党员的劳模精神主要体现在平时,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走在群众前面,俗话说“党员带了头,群众有干头”。处处给群众做出表率,方方面面成为群众的榜样,影响和带动其他群众完成各项工作。

关健时刻能站出来。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平时能不能当标杆、作表率,而且还要看在关健时刻、困难时候,在工作需要的时候能不能勇敢地站出来,这是对党员的一种考验。

特殊关头能豁出来。党员“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是党章对党员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党在危难关头考验党员、识别干部的重要方法。

加强劳模精神学习。在干部出任履职培训课程中,在党史教育中应该纳入百年党史中的劳模精神发展史。创新、弘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与辛勤的劳动总是成正比例的,付出的劳动越多,创造的幸福就越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培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价值观,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枣庄市委党校副教授 宋丽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