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品牌引领 塑造一流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实践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企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推动我国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指南针和根本遵循。必须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品牌建设进程,依托品牌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让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打造一流品牌的重要意义
一流企业不仅需要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更需要一流的品牌作为支撑,长庆钻井加快建设一流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打造一流品牌有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新时代品牌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品牌化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征程上,长庆钻井深入实施质量强企战略,扎实开展长庆钻井品牌创建行动,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企业改革,依靠创新提品质、创品牌,通过标准提档促进质量升级、品牌增效,积极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打造一流品牌有助于加入一流企业行列。
品牌是企业的品质和名片,也是实力的重要体现,著名企业均是以品牌和产品闻名于世,其凝聚了企业产品开发设计、商业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等一系列要素,只有当品牌获得了客户的信赖和赞誉,才能支撑品牌继续传承下去。要想成为一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更好地提升企业知名度。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长庆钻井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作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明显,难以与其他油服名牌企业相提并论。因此,加强建设一流企业必须加强品牌建设,以一流的品牌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打造一流品牌有助于赢得新竞争优势。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快速推进,特别是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品牌的影响力更加突显,作用更加突出。长庆钻井借助互联网,打造互联网+模式,以智慧钻井、新媒体、短视频等形式,快速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良性循环,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四)打造一流品牌有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品牌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企业充分利用品牌优势,通过品牌运营、品牌保护,提升品牌的价值,使其超出行业水平。同时,通过收购、并购等手段,进一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收益,产生较高的品牌溢价收入。然而有些国有企业并未重视品牌资产的保值增值,品牌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品牌运营技术手段落后,在进行企业收购、并购过程中忽略品牌的价值,导致企业品牌资产被严重低估,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长庆钻井品牌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和无形资产,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有利于确保企业无形资产保持增长型的正资产,从而达到保值增值。
(五)打造一流品牌有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
随着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不断参与市场竞争,更多走向海外,抢占海外市场,品牌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这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摆在企业领导层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一些世界著名企业利用自己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以较低的价格采购原料、组织生产和研发,同时,可以以较高的价格或者附加值完成产品销售,获得较高收益。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一些领域内由于品牌知名度低,只能参与较为低端的生产、研发等,缺乏自主性和竞争力。长庆钻井要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就应当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更加积极、自信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二、品牌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一)品牌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也不能没有精神支撑。作为我国最大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长庆钻井出油出气,也出精神出文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长庆钻井传承践行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积淀出长庆钻井特色精神文化体系,创造了“跑步上庆阳”“三块石头支口锅”“磨刀石上闹革命”等一系列英雄壮举,是大庆精神、延安精神和解放军精神的集中展示和体现,形成了长庆钻井文化的优秀基因,用石油精神铸就品牌之魂。
1. 解放军精神。解放军精神是长庆钻井文化与生俱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上陇东的3223钻井队,井位定在太白公社的西瓜梁。由于道路不通,四周荒无人烟,职工们搬来三块石头起锅做饭,利用仅有的三顶帐篷搭建起了临时宿舍,开始了艰苦的钻井生产。从此后,“三块石头支口锅、三顶帐篷搭个窝”成为长庆人永远的精神动力。
2.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孕育长庆钻井精神的沃土。长庆油田有厚达300余米的黄土层。山上没有石头,立井架打基础的石子要从山下往上背。配钻井液没水,职工们就用脸盆端、水桶挑,从山下把水端上来保障生产。井队搬家,卡车和大型吊车不足,除大件以外,其余设备全靠人抬肩扛。
3.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培育、形成长庆钻井精神的直接动力。会战初期,后勤辅助能力不足,职工们人拉肩扛保障生产。3209钻井队开钻在即,但钻头没有运到井场。钻修厂11名同志拉着两辆架子车,满载着钻头、铺盖、锅碗和干粮,走到哪里歇脚在哪里,历时五天,步行300里,终于在开钻前将钻头送到了井场。
4.大气田“五种精神”。在长庆气田的10年奋战中,长庆钻井响应局党委、勘探局的号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在天然气钻探开发中铸就了长庆人特有的“五种精神”:身在主战场,当好主力军的主人翁精神;忘我工作,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精神;攻坚啃硬,敢打恶仗的顽强拼搏精神;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顾全大局,主动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5. 靖安“四个特别能”。在靖安油田的钻探开发中,面对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水源奇缺,地下复杂的艰苦环境,长庆钻井不畏艰辛、拼搏进取,凝结形成了“四个特别能”的靖安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负重、特别能奉献。
6.南梁精神。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是培育长庆钻井精神的丰富沃土,在建成国内最大油气田艰苦卓越的进程中站排头当主力。始终将自身发展与服务油田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紧紧相连,不断挑战低渗透油气藏钻井极限,迈入新世纪,服务保障长庆油田“创和谐典范、建西部大庆”,创造“长钻模式”“长钻速度”。进入新时代,大力提升国内勘探开发力度,以钻井技术新进步推进油田勘探开发新变革,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二)品牌工程。
长庆钻井因油气而生、因油气而兴,寻找油气、发现油气始终是立企之本,钻井工程作业能力始终是安身立命、站稳市场的基础。半个多世纪,长庆钻井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全力服务保障油田建设。勇闯厄瓜多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际市场,征战青海、新疆等国内市场,扎根鄂尔多斯盆地,当好排头兵、主力军,会战西峰油田、姬塬油田,参战“西气东输”,开发苏里格大气田,发现庆城10亿吨大油田,为长庆油田油气当量上产稳产5000万吨、突破6000万吨做出了突出贡献。
1.开发马岭油田。马岭油田是长庆20世纪80年代的主力油田。从1980年开始,长庆钻井年均投入钻机19部次,共钻完井186口,形成了北区、中一区、中二区、中三区、南一区、南二区、南试验区7个主力区块,至1989年底形成年产46.5万吨的生产能力。
2.会战安塞油田。经过80年代末期的先导性试验,1990年,安塞油田正式投入开发,至2020年年底,长庆钻井平均每年在安塞油田投入钻机27部,共钻完井2447口,钻井进尺324.71万米。在安塞油田的开发中,长庆钻井本着“生态型保护、环保型建设、节约型开发”的原则,大力推广了定向井、丛式井工艺技术,一个井场最多钻井可达20多口,再经过压裂改造、精细注水等8项配套技术,长庆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题被彻底解决,为此,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安塞油田召开低渗透油田开发现场会,向全国石油企业总结推广了“安塞模式”。
3.会战靖安油田。1993年,在气田勘探的过程中,6053钻井队在陕92井钻至延长组长6层时,获得17.4吨的工业油流,从而揭开了靖安油田神秘的面纱。正是依靠这口井,长庆局作出了“油气兼探、滚动开发”的战略决策。从1995年开始,长庆钻井抽调精兵强将,以丛式井为主攻方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靖安大会战。从1996年到1999年,共钻丛式井653口,占总井数的83%以上,从而使靖安油田成为长庆继安塞油田之后又一个纵向多层迭加、横向复合连片的大油田。
4.开发靖边气田。1996年,为迎接香港回归,顺利实现向北京等大中城市供气,长庆靖边气田投入开发。担当历史重任的长庆钻井儿女,以“誓将圣火送北京”的豪情壮志,在2年的时间内投入钻机11部,建成天然气井73口。1997年9月10日,当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圣火在首都北京点火成功,长庆人为国庆48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5.征战青海。2002年2月,长庆钻井中标青海油田钻井工程,位于青海花土沟地区,海拔3200米以上,地层压力低、断层多、倾角大。“全国青年文明号”30533钻井队应用长庆钻井特色技术,有效解决了困扰青海油田多年的钻井防斜技术难题,刷新了最大水平位移、最短建井周期等5项纪录,荣获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称号。
6.会战西气东输。西气东输作为国家级重点工程,西部大开发的“特”字号工程,意义重大,举世瞩目。2003年,长庆气田确定了全年产能建设27亿立方米,天然气年产量45亿立方米的目标任务。长庆钻井组织起了一支36支钻井队、17个专业公司及后勤单位共3000余人的会战队伍,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拉开了长庆天然气会战的帷幕,当年钻完井133口。10月1日,长庆天然气作为先锋气率先输往大上海。
7.开发致密气。致密气作为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的重点项目,2019年开始大规模布井。长庆钻井调集钻机,研究应用长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降磨减阻钻井液体系、自研井下工具运用、钻井参数集成配套等特色技术,与油田公司联手开创“多层系水平井立体开发、大井组工厂化作业”低成本高效建产新模式,高质量建成了20亿方致密气水平井示范区,打通了天然气上产的快速通道,真正把致密气这块“试验田”建成了“高产田”。
8. 发现庆城10亿吨大油田。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非均质强、孔隙度小、连通性差、渗透率和压力系数低,开发难度极大。长庆油田在陇东页岩油开发上先行试点,经过前期的评价探索、开发试验,于2018年开始规模建产。长庆钻井依靠多年积累的技术、管理和队伍优势,携手甲乙一体化共建,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在超大平台立体钻井、超长水平段钻井等方面研发形成了十大特色技术,高效建成年产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基地,为发现庆城10亿吨大油田奠定了基础。
(三)品牌重点井。
50年多来,长庆钻井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公司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钻机数量从整合之初的55部,增加到现在的148部,年钻井能力超过600万米,较2000年提升了15倍。年产值突破80亿,比2000年翻了两番。在参与重点工程和项目过程中,坚持技术立企、科技强企,打造了一批批标杆井,品牌井,以钻井技术新突破助力“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新变革,成为“西部大庆”开发的主力军和王牌军。
1.塞1井,发现安塞油田。1983年,由32756钻井队施工的塞1井试油获得64.45吨的工业油流,为安塞油田的发现井。实现了长庆在发展战略上“由侏罗系向三迭系找油”的转变。塞1井的成功钻探,使长庆油田迎来了第二次储量增长的高峰,在长庆油田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陕参1井,发现大气田。1989年,由6042钻井队承钻的当时全国10口科学探索井之一的陕参1井顺利完钻,获得天然气无阻流量28.3万立方米,为靖边气田的发现井。陕参1井的成功钻探,实现了长庆油田从单纯找油向油气并举的转变,拉开了长庆大气田大规模勘探开发的序幕,也成为长庆油田大发展的新起点。
3.陕141井,发现榆林气田。按照“立足古潜台、追踪云化体、侦察盐下区、评价上古层、开辟新领域”的指导思想,从1995年开始,长庆钻井投入3支钻井队在位于陕西榆林的长北区块展开了天然气规模勘探。1997年7月15日,由45194钻井队承钻的陕141井顺利完钻,获无阻流量75.78万立方米,为榆林气田的发现井。该井的成功钻探,坚定了继续在上古层勘探的决心。
4.苏6井,揭秘苏里格。在油田“三个重新认识”思想的指导下,2000年6月2日,由60144钻井队承钻的苏6井顺利完钻。在目的层盒8获得气层厚度19.8米。测试求产,无阻流量120.16万立方米,从而发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天然气气田,这是长庆天然气勘探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为长庆气田作为“西气东输”主要气源之一的战略部署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5. 塞平1井,长庆第一口水平井。1993年,长庆局组织30余人的科研队伍,和西安石油学院合作,展开了水平井的技术研究。由32795钻井队承钻的塞平1井代表了当时全国石油钻井的最高水平,成为长庆油田第一口水平井。该井于1993年6月24日开钻,完钻井深1658.27m,水平段长236.17m,产量为临井的3倍。随后,长庆钻井又实施了靖平1井的钻井试验,标志着长庆水平井技术走向成熟。
6.陕242井,填补以天然气为循环介质国内钻井技术空白。2000年8月,由6053钻井队承钻的陕242井顺利完钻,该井为长庆首口以天然气为循环介质的天然气井,欠平衡钻井井段157米,平均机械钻速11.7米/小时,填补了以天然气为循环介质的国内钻井技术空白。更为重要的是,欠平衡钻井技术的试验成功,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保护了储气层,对于快速、优质开发长庆气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7. 长1井,长庆油田第一口天然气水平井。2001年,在长北项目(壳牌)长1井施工中采用套管开窗侧钻技术,仅用13.4天钻完了536米长的水平井段,成功地完成了油田第一口天然气水平井。
8. 苏平1井,首创国内水平井多台阶钻井工艺。由50577钻井队承钻的长庆第一口多台阶天然气水平井苏平1井,于2001年8月28日开钻,2002年4月19日完钻,完钻井深4289米,水平段长869.5米。水平段4次穿过气层,形成了4个台阶,钻井工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9.NO.1-G井,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口水平井。乌兹别克斯坦库克杜马拉克油田地质储量丰富,但地质情况复杂。面对低压油气层和高温高压盐膏层两大难题,长庆钻井70106钻井队应用14套工艺技术方案,于2002年8月11日,顺利完成该国历史上第一口水平井NO.1-G井,钻井周期116.7天,工程质量全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当地直井指标,产量为当地直井的8倍,在中亚地区打出了长庆钻井的品牌。
10. 苏39-14-1井,我国首口小井眼天然气欠平衡井。2003年5月22日,由50628钻井队承钻的全国第一口小井眼天然气欠平衡井——苏39-14-1井在苏里格气田开钻。该井创造了两项全国第一:第一次采用小井眼天然气欠平衡钻井技术进行工艺试验并获得成功;第一次采用天然气为循环介质进行钻井作业,取得了钻井进尺783.7米的好成绩。
11. 镇206井,长庆第一口空气欠平衡试验井。2004年8月9日,由40588钻井队承钻的国家级重点项目——长庆首口空气欠平衡试验井,在西峰油田镇206井正式进入试验阶段。空气钻井属于欠平衡钻井技术的一种,是以压缩空气作为循环介质,进行钻井作业的一种先进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油气层,提高钻速,缩短建井周期。
12. 杏平1井,国内首口7分支水平井。2006年8月10日,由40652钻井队承钻的中国陆上第一口7分支水平井杏平1井顺利完钻。该井钻井周期102天,钻井进尺5068米,其中水平段累计进尺3503米,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该井的成功完钻,为高效开发长庆油气藏,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13. 龙平1井,长庆第一口下古生界水平井。2006年11月7日,70128钻井队承钻的长庆油田第一口下古生界水平井龙平1井完井,该井建井周期179.2天,完钻井深4672米,水平段长1006.8米。先后刷新了6项技术指标,取得了12项技术进步成果。
14.首口储气库水平井。2010年9月25日,由70165钻井队承钻的榆***大井眼水平井开钻,井眼直径达到444.5mm,这是长庆油田钻井历史上井眼尺寸最大的井。该井是国家储气库项目分属靖边储气库项目组的一口四开超大尺寸井眼注采试验水平井,完钻井深5313米,钻井周期187天。
15.镇钾1井,首口钾盐井。2011年6月20日,由50056钻井队承钻的镇钾1井开钻,该井是中国地质科学院部署的一口用于调查评价陕北奥陶纪盆地钾盐资源的钾盐基准井。该井创新应用全尺寸取心钻头,成功连续取心887.45米,收获率98.56%,高出设计要求3.56个百分点,其中盐层178米,创造了单井取心进尺最长纪录,填补了长庆钻井从事钾盐井技术服务的空白。
16.承钻试验TAP阀水平井。2010年11月24日,由总公司40565钻井队承钻的庆平8井顺利完钻,标志着世界第三口、亚洲第一口试验TAP阀水平井取得钻井阶段成功。TAP阀完井工艺具有施工快速高效、不受压裂级数限制、层数越多优势越明显等特点,能达到快速完井提高气井单井产量的目的。同时可减少多层射孔费用,能有效降低整井射孔费用。
17.长庆油田首口氮气欠平衡井。由50626钻井队承钻的长庆油田首口氮气欠平衡井李16井,2014年3月20日开钻,6月16日完井,完钻井深4460米,取心收获率达到100%,井身质量合格率100%。
18.忠平1井,长庆油田首口页岩气井。2019年10月22日,由70165钻井队承钻的西北地区首口海相沉积岩页岩气水平井忠平1井,历经253天顺利完钻,完钻井深5606米,以垂深4270.5米创造国内垂深最深页岩气井纪录。该井对于进一步勘探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泥质碳酸盐岩的生烃和成藏能力,发现新层位、取得区域勘探新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国内陆上油气井最大水平井丛。2020年7月1日,在陇东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华H60平台圆满交工,钻完水平井22口,累计钻遇Ⅰ+Ⅱ类优质储层3.3万米,控制石油储量达600万吨,创造了全球非常规油气水平井平台最大、单井平均水平段最长、累计水平井段最多,长庆油田可动用储量最大、平台产量最高5个之最。
20.亚太地区陆上最长水平段、长庆油田最深井。2020年10月23日,由50082Y钻井队承担施工的桃2-33-8H2井顺利完井,钻井周期56.71天,完钻井深8008米,水平段长4466米,储层钻遇率96.5%,分别创造了亚太地区陆上最长油气井水平段纪录和鄂尔多斯盆地最深井纪录。
21.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水平井平台华H100平台。华H100平台是集团公司着力打造的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大井丛重点项目之一,是亚洲陆上最大钻井平台,长庆钻井一支队伍管理5部钻机同台施工,探索了“一体化总包、平台化管理、工厂化作业”等新模式,从作业方式、生产协调、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管理创新,2021年6月23日平台完成水平井井数31口,创造了亚洲陆上水平段最长、井口数最多新纪录,打造了大井丛立体开发提速品牌、页岩油规模开发效益品牌、大平台长水平段技术引领品牌、大平台长水平井规范标准品牌、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带动品牌。
(四)品牌技术。
技术进步是领引企业品牌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长庆钻井在“磨刀石上闹革命”,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优化提升常规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以PDC钻头、“四合一”钻具结构应用,水平井钻探、CQSP系列钻井液、激进钻井、自研井下工具等为代表的钻井技术进步,以及“小井场、大井丛、超长水平段、多层系立体开发”钻井新模式,推动了油田高效开发的新变革,目前已形成10大系列57项特色技术。
1.黄土层堵漏技术。长庆油田所处区域黄土层平均厚度200-300m,属湿陷和裂缝性黄土,会战初期,一口井的堵漏要在数天左右,导致每口井的建井周期大都在63天以上。1974年,会战指挥部先后召开了两次大型技术座谈会,重点推广了聚丙烯酰胺和扩眼堵漏两种新方法,随后,指挥部还确立了“预防为主,以堵为辅”的工艺技术原则,对易漏井段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统一要求,有效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2. 中98井组,开启长庆丛式井开发的先河。针对黄土塬梁峁纵横,钻前工程量大,征借土地困难等导致开发成本高的实际,20世纪70年代,长庆钻井开展了丛式井钻井实验。1975年4月,由3261钻井队承钻的中98井组顺利完工。在该井场,3261钻井队共完成定向井5口,标志着长庆钻井具备了在同一井场进行多口井施工的能力。这对于此后开发长庆低渗透油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长庆钻井第一次大提速,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红井子油田会战中,上级要求的钻井口数多,但钻机少,按当时最快的速度计算,还得增加25%的钻机。1978年,长庆钻井响应石油工业部党组号召,开展了“钻井速度翻番”的攻关活动,组成了42个钻井翻番工作组,深入到各钻井队,推广高压喷射、高效能钻头和优质轻泥浆等钻井技术,并自行设计、改制喷射钻头1190只,当年使平均钻井周期由以前的55天缩短到44天,上万米的井队达30个,比上年增加23%。
4. 长庆钻井第二次大提速,优化井身结构,使用低固相泥浆体系。长庆气田地质构造复杂,初期钻井中复杂出现率在54.5%以上,井漏发生率40%以上,平均钻井周期119天。从1991年开始,技术工作者依靠优化井身结构和低固相水泥浆体系,实现了气田钻井速度的大提速,当年将钻井周期缩短到95天以内。在随后的不断探索中,井身结构进一步优化,泥浆体系更趋完善。至2000年年底,复杂出现率下降到20%以下,井漏发生率下降到10%以下,电测一次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平均建井周期缩短为53.69天。
5.PDC钻头投入使用。2005年6月3日,PDC钻头快速钻井试验项目在榆33-17井获得成功,大幅提高了钻井速度,预防了钻具失效。长庆钻井借助PDC钻头等特色技术,对照“磨溪经验”找差距,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钻井大提速”活动,当年油、气井机械钻速同比分别提高11%、30%。2006年,油、气井机械速度同比分别提高20%、43.95%,354次刷新和创造28项历史最好指标,实现了钻井大提速。
6. “四合一”钻具结构研发应用。2006年3月16日,40627钻井队在姬塬油田堡28-41井的施工中,试验PDC钻头+螺杆钻具+短钻铤+稳定器“四合一”钻具结构,集成了PDC钻头与复合导向钻井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油井“一口井、一个钻头、一套钻具组合、一趟钻”的目标,开创了鄂尔多斯盆地钻井工艺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7. 油井定向井二开“一趟钻”技术。2007年,长庆钻井在油田定向井施工中,采用个性化PDC钻头、“四合一”钻具结构,大力实施二开“一趟钻”钻完井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钻井速度和质量。
8. 超深井钻井技术。2007年,通过完善超深井防斜打快技术、PDC钻头优选、钻井参数优化、盐层钻进技术、优质抗高温润滑钻井液等技术,新疆市场三开直井钻机月速度比上年提高28.05%。70539钻井队大胆应用PDC钻头+螺杆复合钻进技术,用113天顺利地完成了井深6258米的TK1033H井,以年进尺22013米被中石化西北分公司评为优秀施工队伍。
9. 低密度微泡钻井液体系和充气钻井技术。针对西峰油田在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漏失问题,2003年,长庆钻井组织技术人员在西峰油田试验低密度微泡钻井液体系和充气钻井技术,基本解决了压差敏感性漏失,提高了钻井速度,共钻井6口。
10.研发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配方。2006年起,长庆钻井开展钻井液技术研究攻关,研发无固相聚合物体系配方,从原来的“两聚”发展为“多聚”,保障了井壁稳定,减少阻卡,提高了电测一次成功率。进行双抑制无固相防塌钻井液体系试验,解决了神木—双山区块延长组垮塌问题。开展陇东洛河层井漏处理工艺技术攻关,提高了防漏治漏效率。形成了独有的快速钻进钻井液技术、复杂地层钻进的钻井液技术、保护储层的钻井液技术、综合治漏技术。
11.大位移双分支水平井攻关。2008年,壳牌反承包项目部施工的CB5-1双分支水平井,总水平位移4149米,钻井周期113.54天,同该区块以前施工的10口双分支水平井平均200天的钻井周期相比,几乎缩短了一半时间,创造了壳牌公司长北区块最快钻井周期纪录,标志着长庆钻井“大位移双分支水平井”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取得了突破。
12.水平井占比大幅提升。2012年,长庆钻井紧跟油田产建部署调整,提出“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建设以施工水平井为主的钻井技术服务公司”的目标任务,当年完成水平井进尺123.9万米,占长庆油田公司水平井市场的72%,2013年水平井进尺190万米,创造历史最好指标58项。“低渗透油气田水平井快速钻井规模化应用及重大成效”“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层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研究与规模应用”两项成果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3.CQSP系列水平井钻井液体系。鄂尔多斯盆地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大斜度段泥岩及煤层的垮塌与漏失并存,是钻井工程领域的世界级难题。2012年,长庆钻井通过“双石”层坍塌机理研究,优选处理剂,升级优化钻井液体系性能,在长裸眼承压堵漏、塌漏问题平衡处理、井壁稳定与润滑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CQSP系列强抑制、强封堵新型钻井液体系,成为水平井提速的核心技术。几年来,持续完善优化,试验推广了CQSP-1、CQSP-2、CQSP-3、CQSP-4等4个适合不同井型的个性化体系。
14.超长水平段井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2019年11月1日,学术论文《长庆致密油4000米超长水平段井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在“2019年度全国钻井液完井液学组工作会议暨技术交流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在致密油超长水平井钻井中,用水基钻井液替代油基钻井液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
15.钻井液“不落地”研究攻关。2015年起,长庆钻井开展钻井液“不落地”研究攻关,研制了快速絮凝剂、钻屑固化剂、破胶剂、螺旋输送机4种产品,探索试验了钻井液固相控制方法,形成了“加长型干燥振动筛+大排量除砂除泥一体机+高速离心机+压滤机”作业模式,初步实现完井钻井液重复利用和钻屑干燥处理,满足了环保要求。
16.钻井工具研发。长庆钻井针对区块地质特点,从2011年开始,联合厂家研制国产水平井PDC钻头,水平段单只钻头进尺突破1000米,气井水平井实现了分段“一趟钻”目标。研制水力振荡器、强增斜柔性钻具,使钻具在斜井段的滑动效率及造斜能力大幅提高,水力振荡器、套管悬浮器率先实现同类工具国产化。引入改进MWD、LWD等高端无线测量仪器,开发水平井剖面设计、监测软件,为钻井定向装上了“千里眼”。
17.井身结构优化。2013年,在油井定向井试验推广81/8″、油水平井83/8″井眼,同步优化螺杆、扶正器尺寸,满足轨迹控制需求,破岩效率提高14%,钻机月速提高6.73%;气井水平井试验二开直井段9″井眼,机械钻速提高15.8%;靖南2口井由四开结构简化为三开结构,钻井周期从150天缩短到94.5天。油井成功完成8口长水平段二开结构施工。
18.MWD涡轮发电机试验成功。2016年10月16日至27日,长庆钻井自主研发的MWD涡轮发电机分别在山85-026井和山83-024井试验成功。涡轮发电机作为替代锂电池的新兴产品,利用钻井液流动的压差动能发电,提高了随钻测斜仪的安全性,而且延长了入井工作时间。
19.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建设。长庆钻井以服务保障油田增储上产的责任担当、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全力支撑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贡献了长钻力量。2018年、2019年共钻井225口,钻井进尺91.2万米,为发现庆城10亿吨大油田奠定了基础。
20.小井眼井施工。2018年,天然气小井眼开发成为长庆油田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长庆钻井克服施工中环空间隙小、压耗大、井眼净化效果差等难题,主动承揽70%的工作量,先后动用20部钻机,年完井157口,平均钻井周期从30多天缩短至13.1天。经测算,小井眼单井钻井液消耗减量33%,岩屑减排38%,是真正的“绿色井”、效益井。
21.激进钻井。2018年,长庆钻井全面推广高钻压、高转速、大排量“两高一大”钻井技术,集成配套了相关的工艺技术、井下工具和信息软件等,建成远程技术指导信息化平台,树标建模,整体推进,以强化钻井参数为核心的系列化技术带动了新一轮提速革命。2018年、2019年钻井整体提速接近10%,刷新技术指标逾百项。
22.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技术。经过多年研究探索,长庆钻井的老井眼侧钻水平井技术日臻成熟。2019年开始规模应用,共完成老井眼侧钻水平井改造10口,钻井进尺1.73万米,先后创造了最短钻井周期18.83天,最高机械钻速6.20米/小时,最高钻机月速度1645米/台月,最长水平段947米等多项纪录,一些关键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让一批“体力不支”的低产老井焕发“青春”。
(五)品牌人物。
长庆钻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广大干部员工与企业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扎根一线,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和典型代表。他们在建设一流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征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以优异业绩和敬业精神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生动诠释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
1.长庆铁人王文汉。石油硬汉子王文汉,从玉门到长庆,由一名普通钻工到后来的副指挥、副处长、工会主席,工作上雷厉风行,他率先垂范的作风感染了每一个钻井工人。在油田会战的艰苦时期,王文汉在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恶劣环境里,跳入泥浆池;在阴雨连绵、道路中断、生产受阻的情况下,背着钻头上过井;在洪水袭来,生命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跳进齐腰深的激流中,抢救设备;在生产繁忙,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口气卸完480袋24吨水泥……在担任18103钻井队队长期间,王文汉被誉为“铁人式的好队长”。
2.全国劳动模范安润清。1984年,安润清担任6015钻井队队长后,用精细化的管理,“铁人”式的工作作风,以身作则,拼搏进取,仅用三年时间就把一个落后队带成为长庆钻井的先进队。1987年,他率队用3个月完钻的布1井井深4300多米,创造了勘探局超深井新纪录,三大工程质量全部合格。1989年在横山钻探的榆3井为当时陕北第一口天然气重点发现井。该队被石油工业部授予铜牌钻井队。1989年,他本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3.全国劳动模范李晓明。李晓明大胆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复合钻井技术,钻井技术指标连年刷新,钻井速度和质量稳步提高,在以技术创新促生产,以技术推广增效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小井眼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填补了集团公司天然气井小井眼欠平衡井的空白,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4.全国劳动模范李润年。李润年扎根钻井队工作36年。2008年,他带领40563钻井队开完井13口,进尺44600米,效益名列川庆钻探长庆区域气井队第一。2009年,面对井位接替紧张等不利因素,他带领队伍开完井11口,年进尺36562米,先后创造了7项苏里格气田钻井新指标,经营业绩排名气井队第一。2010年11月27日,40563钻井队以274天8小时有效生产时间年钻井进尺突破5万米,成为长庆油气田有史以来第一个单机单队年进尺上5万米的气井队,首次实现“15开15完”,以51369米创气井年进尺最高纪录。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5.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双平。沈双平带领长庆钻井干部员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年钻井进尺从2005年的243.5万米上升到2008年的513.39万米,钻井进尺连续在百万米上换字头,实现了长庆钻井飞跃式发展。他先后荣获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青年企业家,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6.石油钻井技能专家曾龙。2006年4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聘任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长庆钻井高级技师曾龙榜上有名。在长庆大发展的征程中,曾龙发挥了技术尖兵的作用,先后参与编写了《钻井工》、《石油钻井工岗位技能培训辅导百问》、《钻井岗位标准化操作》等技能培训教材,应用到现场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7.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冀海霞。冀海霞是钻井一线柴油机岗位的一名操作人员,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干一行,爱一行”的坚定信念,十几年如一日的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精心维护设备,学理论、练硬功,成为柴油机检维修的行家里手。2007年,参加了陕西“长庆杯”石油钻井技能大赛,获得柴油机司助第二名,被评为柴油机工高级组技术能手。2008年被甘肃省授予“五一巾帼奖”,2010年被评选为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8.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兆安。2008年,张兆安带领30693钻井队,在长庆油田吴起区块施工中,依靠长庆钻井特色技术,创造了长庆油田钻井“极限速度”神话。仅用259天20小时的有效时间,年进尺跨越10万米,成为中国石油国内首支单机单队年钻井进尺跨越10万米的钻井队。他先后荣获局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十余项,20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荣生。周荣生长年工作在钻井队,先后担任6支钻井队党支部书记、钻井队长职务。他带领的50673钻井队创造了长庆油田气井第一个上2万米,塔里木油田6000米超深井,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四开四完”等业绩。2011年,该队以283天实现了长庆气田单机队水平井年“6开6完”的历史性跨越,年进尺27839米,钻井速度一路引领气田高端钻井市场,创造12项钻井纪录,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安全环保实现“三零”目标,在强手如林的苏里格打出了川庆钻探的实力和品牌。201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品牌价值构建的实践探索
好品牌是培育出来的,更是竞争出来的。近年来,长庆钻井直面市场,大力开展品牌引领行动,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为引领的品牌发展之路。
坚持依靠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创新是品牌生命力的源泉。长庆钻井将“创新”作为公司五大发展战略之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革命。科技长庆钻井品牌形象日益丰满。一是推动极限开次结构,大幅压缩产建周期,实现跑步快走,支撑油田当年投资、当年建产;二是推动极限低密度钻井液体系,满足各层位压力梯度,以及防塌、防漏要求,破除钻井提速“紧箍咒”;三是推动等寿命极限钻井工具配套,极限放大钻井参数,实现各开次“一趟钻”,使“日上一英里”成为常态;四是推动极限井眼尺寸施工,实施井眼小型化,减少井场用能、减少岩屑,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实现绿色施工。五是推动极限工序优化,创新施工模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工序,大幅压缩中完、井间周期。六是推动极限用工模式,通过数智赋能,逐步实现井场无人化替代。将生产区域划分为20个区块,分区块成立提速小组,集成固化技术方案,分井型分井段分地层匹配最优钻井参数、钻井工具,改进钻井液体系,“激进钻井”全面开花。运用井下异常预警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创新实施无井下故障复杂奖励机制,研发集成“材料+工具+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万米防漏治漏费用降低30%。在稳步实施直井段、段井斜“一趟钻”的基础上,向长水平段“一趟钻”进军,实现了1500米以内“一趟钻”完钻。PDC钻头、水力振荡器、套管悬浮器大面积推广,近钻头方位伽玛研制试验取得重大突破,自研井下工具成为提速新利器。全年整体提速6%。科技创新为提速提效赋予了新动能。
坚持依靠管理提升品牌价值。一流的品牌需要一流的管理。长庆钻井把品牌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构建形成并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的结构、组织、运行、制度、监督和党建“六大体系”,坚持“经营上精打细算、生产上精耕细作、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等理念,经营业绩不断创造历史新纪录。以保障油田发展为最高使命,多打井、快打井、打好井,发挥管理效能,推进创收创效、降本增效。坚持资源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客户多元化,主动与市场接轨,面向油田全面提供技术、物资、装备、管具、井控、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各专业公司通过盘活人力资源,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辅助班组,配合钻井队拆搬安、下套管等大型作业,提高钻井时效。在服务保障好内部市场的同时,全面走向外部市场,主动上门揽活,依靠质量、服务吸引客户,价值变现能力逐步拓展,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对外创收达数亿元。物资采购价格下降10%,后勤单位变动成本下降10%,业务外包费用下降10%,两级机关五项费用下降50%。压实安全环保责任、体系推进、专项治理和作业方式转变等系统举措,保持了安全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依靠品质提升品牌价值。质量是品牌立身之本。长庆钻井坚持把技术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质量管理作为品牌建设的“基石”工程,树立“以质取胜、以量取信”的理念,让高品质成为“金字招牌”。在“西部大庆”建设中,开拓创新,积极配套核心技术、创新管理,充当开路先锋。自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完成钻井进尺1792万米,创造了年完成600万米生产进尺的壮举,相继完成了页岩油、致密气、储气库、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气井二开结构水平井、边缘探井等一批重点工程,创造了国内陆上油气井最长水平段4466米、最大水平井井丛22口等多项行业最优技术指标。获得各类授权专利2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形成各类特色技术21项,研发新工具6套,新软件6件。
坚持依靠党建提升品牌价值。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建立以工程项目部党委为“龙头”,专业公司和钻井队党组织为支撑的“区域项目制+专业化”大党建工作模式,重要事项统一研究、重点工作统一推进、重大活动统一组织、各类资源统一调配,引领带动区域各项工作一体推进、协调发展,为提质增效工作注入强大动能。树牢“极限钻井”理念,通过极限开次结构、极限低密度钻井液体系、极限钻井工具配套、极限“趟次”、极限工序优化等,各生产区域最优指标逐步向平均指标转化,单机日进尺从一英里到两公里仅用3个月,最高日进尺突破2020米。与去年同周期相比多打进尺38.9万米,整体提速8.52%,贡献进尺12.2万米。
三、品牌传播的实践探索
(一)打造内部媒体矩阵,壮大主流新闻舆论。
建强传播主阵地是搞好品牌传播工作的基础。长庆钻井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一网两微一刊一栏”媒体矩阵,壮大内部主流舆论阵地。
构建立体传播阵地。为增强品牌传播引导力,根据公司实际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建成了门户网、内刊、微信公众号、微传播、基层宣传栏“五位一体”品牌传播主阵地。门户网开辟“钻井要闻”“专题报道”“先进典型”等9个栏目,重要信息、工作动态一览无余;微信立足微视角,每周两期,拥有固定“粉丝”群超过2000人;微传播推出了微推介、微电影、原创MV、悦读品鉴、可视化培训教材等多个系列;每个基层场点都设置“宣传栏”,及时传达上级要求。形成了内宣外宣、网上网下齐头并进,传统与新媒体各有侧重、相得益彰的品牌传播格局。2023年,在《中国石油报》发稿73篇,8篇报道登上了新华网、人民网、石油党建网等主流媒体,连续11年被评为中国石油报先进报道组,营造出有利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品牌传播氛围。
搭建全覆盖传播网。针对生产区域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建立了自上而下“发散型”品牌传播网络,纵向上延伸到基层班组,横向上各单位同频共振。建立“品牌传播即时通”专用信息化平台,优化通联流程。明确点、线、面责任分工,抓住早、快、准的“首发效应”,基本做到了实地采写,投送、编辑、审核、发稿无缝对接,实现24小时以内推送传播,提高了品牌传播的时效性。
(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拓展品牌传播效能。
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是品牌传播的生命力。长庆钻井主动跟进现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新变化,丰富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手段,持续拓展品牌传播效能。
完善融合机制。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即:品牌传播形式从“一对众”向“分众化、差异化”转变,品牌传播内容从“套路化”向“短实新”转变,品牌传播手段从“单兵作战”向“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声部传播”转变。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品牌传播策划小组,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报道要点、方式进行统一策划,聚焦中心工作,每月下达主题,每周圈定要点,各型媒体各尽所长,同向发力,发挥整体品牌传播效能。
提升融合质量。在巩固提升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短平快”、传播和覆盖广的优势,近两年共推出21个系列报道,汇聚关注焦点,形成同一主题多维度、多渠道展示的媒体运作格局,增强了品牌传播效果。如:围绕国家级致密油建设,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在不同媒体平台连续推出9期“提速提效.走进致密油”系列报道,掀起劳动竞赛热潮,区域年整体提速32%,被集团公司评为管理创新二等奖;2023年底,为展示公司年度工作成效,分别在杂志、网络、微信等媒体平台,推出了文字、图片、动漫、专题片视频和展板等不同版本的专题报道,形成了强大的全媒体品牌传播阵势,在员工中引起较大反响。
突出融合效果。努力提升内容品质,增强品牌传播的吸引力感染力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目的。长庆钻井坚持新闻贴近性原则,每年组织三次“记者一线行”活动,先后策划了“寻找‘长钻工匠’”、“钻井人生活新变化”等全媒体品牌传播活动,挖掘基层一线鲜活生动的典型素材,以编印成书、制作成海报、拍摄成专题片、推出微信话题等方式,进行全媒体多角度立体品牌传播,在员工中引起强烈共鸣,充分展现出媒体融合的效果。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荣生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追着石油走》,激发了员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获集团公司新媒体创作大赛一等奖。
(三)加强品牌传播队伍建设,夯实媒体融合发展基础。
建好基础队伍。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是品牌传播工作第一责任人,分区域成立小组,分队(站)指定骨干,组建起220名成员的品牌传播队伍。搭建通讯员信息库和网上交流平台,畅通信息互换交流通道。为骨干通讯员配备摄影器材,创造便利的工作环境。目前已基本建成上下联通、运行高效、覆盖全生产区域的品牌传播队伍保障体系。2018年3月18日晚,休假在家的员工胡云红,徒手爬上三楼托住被卡在阳台护栏上的5岁男孩,化解了一场危机。附近厂点通讯员得到消息,立即赶赴现场采访,“托举哥”的事迹第二天就通过多平台传播,迅速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网红”。
强化业务培训。按照“四向四做”要求,加快培养全媒型、专业型品牌传播者。通过集中培训、岗位轮训、新老通讯员结对子、现场采风实训等方式,近两年共培训460人次,统一配发专业书籍700多册,使基层通讯员初步具有了采访写作、摄影摄像、播音编辑等复合技能,成为品牌传播的骨干力量。组织的“安全面面观”系列报道,开辟人物速写、班组快照、第三只眼、大众会诊四个板块,公司搭建平台,通讯员众筹案例线索327个,形成了全员参与、接力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注重考核评价。分季度下达任务指标,通报发稿情况,纳入个人和单位的绩效考核。每年拿出数万元,对评选出的好新闻、好作品、优秀通讯员和重点栏目进行奖励,增强了通讯员荣誉感和事业心,近两年,基层通讯员月均投稿量超过500篇,为搞好品牌传播创造了条件。
近半个世纪以来,风雨兼程,沧桑巨变。今天的长庆钻井肩负“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与使命,通过持续深入实施具有石油钻井特色的全面品牌管理,塑造了极具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品牌价值显著提升,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新篇章,为更多钻探企业科学开展品牌建设提供了“长庆钻井经验”,为探索具有工程技术服务特色的品牌管理模式贡献了“长庆钻井智慧”。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课题组成员:
吕凤军,长庆钻井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杨增亮,长庆钻井总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
赖延芳,长庆钻井总公司党委宣传部高级主管;
吴苏倩,长庆钻井总公司工会女工委主任。